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师资概况
教学资源配置
日期:2011-09-24 00:37:42  浏览量:1058

教学资源配置

(一)师资条件(见网站师资队伍)

(二)实验条件(见网站竞赛训练--场馆管理)

四、关于本培养方案的其它说明

 (一)制定过程说明(专业定位析)

1、行业背景

行业发展状况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应把体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来抓,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让健康第一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做到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体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从事体育工作,必须重视学校体育。”这表明中央已把学校体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我们倍受鼓舞,更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省虽然在经济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基础教育仍相当滞后,学校体育工作更不如人意,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缺口较大,特别是乡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短缺,有的学校一直未配备过专职的体育教师。这与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配置要求以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距甚远。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将更加重要。

全民健身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吕梁市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的体育场馆、健身路径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要,许多体育协会也应运而生,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体育人口不断增长、群众体育热情不断高涨、体育锻炼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这需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因此,培养“ 宽口经、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到学校、机关、企业、农村、团体、社区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指导与管理工作,已成为全民健身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体育体制已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从宏观的国家控制到微观的行业管理,都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下运行。体育产业中,健身娱乐、竞赛市场、体育旅游、体育中介、体育博彩、大众体育用品各个行业的管理、经营与运作,无疑都需要大量的体育与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培养大量的体育专门人才是适应体育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

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我校20077月的体育专业社会需求的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受调查的85%的基层初级中、小学校近两年对体育教育专业都有需求或有入用的意向。一般农村基层小学每所学校至少需要12名专职体育教师,乡镇中小学校每所还需配备34名体育教师,近年来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市、县行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也有招用有体育特长的且能组织指导单位群众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层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对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将会有增无减。同时,调查也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趋向于多样性的要求。

  ③就业分析

我院自2007年第一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以来,就业形势较好好。调查统计:毕业生中有28%顺利升入本科院校学习,12%有体育突出特长的毕业生进入大中型企业、30%的毕业生经教师招聘进入中小学校;16%的毕业生经招聘进入行政事业单位;6%的毕业生自主择业、个人创业;8%的毕业生临时就业。

 从以上调查与结果分析来看,我院学生就业岗位多,市场容量大,专业发展的前景广,我们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

工作过程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是一个口径宽、适应面广的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社会体育指导、企事业单位群体管理和服务、体育市场营销与开发、体育赛事项目组织与管理、基层运动训练指导及社会其它工作。但是,综合考虑我校整体定位和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区域就业市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研组深入的分析论证,我们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城镇和农村的,“一专多能”应用型的初级中、小学校体育教师。

2、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上:实施“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两线并行” 即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构建由“基础素质学习领域程+专业学习领域+教师教育学习领域”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系。

培养途径和基本环节:对于实施“通才”培养阶段,时间约为1.5年,主要学习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和前沿理论课以及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专才” 培养阶段,时间约为1.5年,主要进行专业实践课的多项选修学习及社会实践的学习(教育实习、裁判实习、社区体育辅导),使培养对象达到一专多能,具备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的能力,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来应对21世纪对体育教育人才的要求与市场竞争的挑战。

3、人才培养基本思路

紧扣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把培养“实基础、适口径、强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要以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文理渗透、提高能力为指导,实现由单一的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教育,向相邻的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管理专业的知识教育,以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使体育教育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适应性。既要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要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培养方案的特色和创新点

1、加强基础

突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建立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平台。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考核,为更好地学习专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2、拓宽专业口径

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增加了专业拓展的范围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进一步拓宽了相关专业的内容,以更好适应基础教育及社会体育的需求。

3、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使课程体系内容更具完整性,连续性,并突出重点,根据专业特点,增大了实践课课时比例,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专业技能训练与等级测试制度化。

4、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了与体育相关的部分新兴课程。

5、鼓励、帮助学生发挥、发展特长

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确定发展方向,做好从事本专业或其他专业工作、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分流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