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教学管理 > 专业介绍
体育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日期:2023-09-18 06:54:35  浏览量:1372

体育学院学科建设规划

南昌理工学院体育学院,现有国家统招本科专业(体育教育本科、体育表演本科),国家统招1个专科专业(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现有教职工51人,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20人,有硕士研究生40人,运动设施齐全,建有塑胶田径场、塑胶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跆拳道馆、健身房、武术馆、健美操馆、乒乓球馆、网球场等一系列运动场所,配齐了场馆所需的体育器材,在国际国内各级体育比赛中取得过骄人成绩。我院参加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江西赛区获冠军,同年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比赛。金崇志同学代表中国队参加亚洲曼谷室内运动会,获藤球集体项目第三名,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球类比赛,女篮获本科组第一名,男篮获得本科组第二名;足球获大专组第二名;健美操获大专组团体第二名。年参加江西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获大专组团体总分第二名;民办高校运动会,田径获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要,胜任各类学校体育科教师、运动队教练,能独立组织和指导群众进行健身、娱乐休闲等活动;并能独立经营和管理各类体育组织,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级专门体育复合型 人才。雄厚的师资队伍,一流的体育设施,良好的学风,优美的环境,南昌理工学院体育系是莘莘学子、实现理想的摇篮。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认真总结实施本科教育(社会体育)教学五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据,以和谐创新为动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服务。

(二)发展思路

以体育教学为中心,以跆拳道和足球两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调动全院教职员工积极性为切入点,以学生发展为落脚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规范管理过程,以德育人,提升学生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教学与研究团队,扩大对外交流,提升社会声誉,实现体育系跨越式发展,争取跻身全省高校同类专业前列。

二、总体目标与定位:

(一)总体目标

在未来五年内,将体育系建成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学士学位授予点、两个专科专业和中专特色专业,青年教职工基本达到硕士化层次,其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特别是跆拳道和足球等高水平运动员形成特色,运动水平在江西高校同专业中位列前矛,学生培养具有特色,在体育专业领域,我系在巩固江西省领先地位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体育专业院系,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提升。

(二)体育学院定位

立足江西,面向基层,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本科教育为重点,本科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培养应用创新型体育专业人才。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教法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建设,突出重点,特色鲜明,建设新的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改变师资队伍、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场馆、实验室建设,确立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主动适应江西经济发展及对社会体育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加快培养速度和培养规模,及时满足我国社会体育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江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把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体育科学文化素质,熟练地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从事体育管理、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科学研究及体育社会指导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把公共课的学生培养成为能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的健康标准能够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充分利用学院优越的体育场、馆资源和多专项师资资源,建立多学科、多门类的体育教学平台,构筑为不同身体基础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成才的“立交桥”,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位置,面向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小学体育教师,业余少体校教练员等。

三、主要任务

(一)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

加大教学软、硬件建设力度,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扩大招生规模,招生对象由省内单一招生向省外多渠道发展方向改进。今后重点发展统招本科和大专两种层次,本科专业达到400人,专科班力争达到15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至 2022年体育系在校学生达到550名左右。在原有体育场馆基础上稳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开发新的网球场,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篮球和排球场地,按学生人数标准配齐相关体育器材,以适应不同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需要。同时增加多媒体教室,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掌握国内外先进运动技术,更好的领会动作要领。通过改善教学条件将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稳步健康发展。

(二)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体育系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反映出系部的优势、特色和学术水平。通过学科专业建设来促进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的提高,提升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

紧紧围绕体育本科专业和中专专业建设方向,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在保证1个学士学位授权点的基础上,争取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使体育学科建设在学术实力和科研工作条件等方面达到省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继续开展体育专业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工作,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的,具有较强专业竞争力、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高水平创新性体育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采取内部培养提高和外面引进相结合的方法,分期分批鼓励有关教师脱产、在职进修以提高学历,更新知识结构,出台鼓励考研、考博的倾斜政策。同时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保持联系,创造条件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为本专业的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争取在几年内建成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力争到2024年,发展壮大体育专业任课教师力量,适当控制公共体育课教师数量,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使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5%,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学位达到70%,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比例大于50%,并有1-2名博士学历的突破。重点支持1—2名教师成为在国内高校有较大影响,带领体育学科进入国内先进水平的著名学者;重点培养5名左右年龄在45岁以下,有一定数量在35岁以下,有明显学术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重点扶持1—2名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重点引进在国内高校享有盛誉的1—2名体育学科建设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重点选聘2名左右国内外高层次体育人才来体育学院兼职;重点选调或招聘1—2名国内著名教练员担任我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竞赛工作。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适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要,富有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素质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

(四)课程建设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教体艺《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努力实践体育课程教学在上好一、二年级学生体育必修课的前提下,组织好三、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选修课,不断规范体育课教学管理工作,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努力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力争成为江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示范单位。

加强课程建设,还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对本专业课程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估体系进行建设。按主干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顺序,至2024年争取有10门左右课程列入院、校两级主要课程建设,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有省级精品课程的突破。并结合课程建设计划按先必修课后选修课的顺序,制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规范及课程试卷库等。力求使课程建设达到加强基础、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体现特色、整体优化的建设目标。

(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要加大现代化手段教学力度,尤其是一些直观性强的课程要加大课堂信息量的整合输出,增加形象思维教具,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在术课教学中要加大设施的投入,改进落后的人体示范教法,改用先进的同步摄像法教学,提高学生对掌握正确动作的分辨能力。至2024年要对本专业所有课程的考试评分体系进行系统性完整,使考试更能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起到检测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及教师教学效果的目的。改革体育科研管理体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重视开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积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争取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有较大突破和创新。加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科研工作。

(六)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校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落实体育系学科与专业建设规划,在教材建设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教材建设工作机构,由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以及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教师共同组成。

(2)加强教材选用的指导和管理,大力提高选用教材的质量,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

 (3)加强有关主要教材的评价,质量评议,确保我系教材建设在质量和品种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4)抓好教材的编写和教材整体优化配套工作,抓好软件建设,切实加强电子教材及CAI课件的制作、编写,力争编写出一些实用的精品课件。

 (5)在优化配套方面要考虑优化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建设和必要的经费投入。

 (6)教材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微机管理,提高工作水平。

(七)科学研究及成果

重视教学改革研究和体育科学研究。教研、科研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延伸,是促进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提升本专业各任课教师对教研、科研的认识程度,建立教与研互相促进的教学理念。在完成规定的科研工作量同时积极申报高一级课题立项及参与课题立项建设。承担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担或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其他省部级项目10项以上,市厅级立项课题20项以上;争取各类研究成果数量50项以上;每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以上;每年举办2次以上有较大影响的体育学术会议。

  重点发展的科研方向:社会体育;体育教育学研究;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及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全民健身运动贡献力量。

(八)教风、学风、考风

开展和谐课堂建设、实行本科学生导师制、开展人文素养的培训工程、开展晨练、晚自修活动、举行体育专业知识竞赛、开展体育文化节、建立并完善家校联系制等,以更好地加强体育学院的优良学风建设。学生和教师将积极主动投入到学风教风建设中,充分有利条件和有用资源,培养良好的学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风学风建设中的核心是优良学风建设,教风学风的建设不是一时的任务,而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因此要求学生有统一的正确认识,主动投入到学院优良学风建设中去。为提高教学质量,体育系除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外,也非常重视考风、考纪情况。系主任在期末考试时巡考各个考点,确保期末考试能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系部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借考试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九)党建

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系党员和干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新成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整体结构的优化有新进展;党管人才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新举措;党务工作者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党支部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得到新的推进;干部党员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有新面貌。

(十)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系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为宗旨,所培养的学生应能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中小学校体育健康教学 ,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的组织管理以及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管理等工作。
     为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作风正派,热爱学生工作的队伍。根据体育系学生的特点,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加强法制教育,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具有热爱体育事业,刻苦训练,团结拼搏的精神,注重文化理论课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风,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秀体育人才。通过教育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树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崇高信念;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和敬业的精神,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业意识;自觉地遵纪守法,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勤奋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勤于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

(十一)学院文化建设

加强宿舍制度建设,把开学第二周作为“宿舍文化周”,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常规要求,提高同学们的宿舍环保意识、搞好宿舍卫生、强化安全意识、搞好宿舍文化建设;充分改善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大学生活更加舒适、舒心。活动中,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式对宿舍进行了有个性、有特点、有创意的装饰,有的将宿舍命名为“风雅居”、“考研之家”等,让宿舍别具一格、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体育学院领导对宿舍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宿舍文化周”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并鼓励同学们继续保持和发扬优良作风,进一步加强宿舍文化内涵建设。

学生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了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教师和班主任亲至到球场观看学生比赛,通过比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大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他们的意志和品格,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组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比赛,意在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零距离沟通,创建和谐文明的体育系。

(十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体育竞赛是一个学校对外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是振奋师生精神、凝聚师生感情、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的有效形式。为了使学校体育竞赛工作能够与新山东大学建设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相一致,必须建立健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机制,形成规范的高水平运动队运作方式,具有鼓励与约束并存的激励措施。在科学整合原三校区高水平运动队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努力办出新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与特色,并争取使1—2个运动队跻身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前三名,争取使2—3个运动队跻身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前八强,稳固江西省大学生体育个别竞赛的领先地位。

四、主要举措;

1、在稳定现有招生规模的基础上,扩大招生渠道,向省内外招收一批足球和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改变招生模式,加大招生力度,针对民办高校的特点,健全教师招生奖罚机制。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加快体育场馆建设规模,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场地设施。

2、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与本专业建设相辅相成的专项经费,并每年有适量增加。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培养方案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培养目标要求。修订培养方案要以国家教育部新一轮体育专业课程方案为依据,紧跟时代背景,与时俱进,主要修订思路为减少必修课,增大选修课门数,与边缘学科交叉渗透。使培养方案符合现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3、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经5年的建设,把体育系师资队伍建设成专业素质强、知识与学缘结构合理、学历与职称比例上乘,有1-2名造诣较深、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2名在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及形成一支以国内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稳定的优秀中青年教师群体。

4、加强与外界学术交流,不断汲取同类兄弟院系的办学特色和经验,以使本专业建设有较高的起点、科学合理稳健的发展。

5、加大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专业教师的经验交流与学习探讨活动,成立专业教学教研小组。

6、在课程建设经费中给予教材建设以大力支持,为教材建设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7、教研组重视科学研究,并使之转化为教学成果,为社会服务

8、强调体育系要树正气,讲教风,讲学风,倡导教师应当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行为准则,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来,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练有所成。

9、加强体育系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和贯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体育系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凝聚力工程建设,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体育系的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推动我系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组织保证。

10、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体育系学生工作小组牵头,各行政班共同参与实施.由系党支部、辅导员、各班班主任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结合本行政班的实际情况,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考核评估考核评估是衡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况及教育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以及专业学习等各方面情况的有效手段。

11、经常性的开展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特别是篮球比赛和寝室文化周的评比,以及辩论赛等。

12、积极参加省内、国内大型比赛,通过比赛,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和运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