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教学管理 > 专业介绍
体育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日期:2023-10-03 06:46:51  浏览量:788

体育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科学的规划专业建设,是搞好学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的规划专业学科的发展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现有专业建设实际,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制定体育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专业建设现状

体育教育专业创办于2003年,于2003年开始招生,2006年申办了社会体育本科专业,2016年申办了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在20年的办学历史中,办学思路明确,逐渐形成了教学、训练、社会服务三个中心,办学特色更加突出。截止2022年已向社会输送体育教育专业人才2000余人。目前,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本科、体育表演本科、体育运营与管理三年制专科、共有在校生525人。

学院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建立严格的教学管理系统和监控体系,密切联系实际,完善了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丰富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创建了体育教学与竞赛相结合、课程开发与创新的实践教学方式;形成了以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为主,同时兼顾社会体育指导及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设置专业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考虑相关社会背景、行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进行广泛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人才需求预测和可行性的充分论证,增强集约性和科学性。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专业发展建设规划,设置的专业应符合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层次、特色和规模及办学条件相适应。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正确处理适应需求变化多样性、努力减少粗放性、盲目性和保持专业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专业建设以学科支撑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重点学科的作用,借助学校专业的多学科综合性优势,坚持学科交叉和渗透的原则。

2、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需做到五点结合,一是和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二是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三是和课程建设(含教材建设)相结合;四是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五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一)专业建设立足南昌、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省份,逐步走向全国。

(二)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以及中小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的高质量的体育教育人才。

(三)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为区域服务的功能,把学院办成在江西省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特色的体育学院。

(四)在现有体育教育专业及体育表演专业的基础上,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专科教育为补充,发展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扩大专业发展路径,积极申办运动训练学专业,并积极开展成人教育、非学历培训等多层次并存的专业结构。

(五)加强专业教学和科研能力水平的培养,特别是对本专业的学术前沿问题,充分发扬团队精神,集中力量攻关,争取专业学科的科研水平和成果有新的突破。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继续加强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力争有1~2门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六)建设院级重点测试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1个。

四、专业建设的实施步骤和改革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尽快解决学科成员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增强编制意识,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师资补充,师资队伍的补充尽可能以硕士研究生为主。鼓励具备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学位,强化在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选拔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加快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力量的培养。锻炼和培养教师队伍,使具有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教学科研的主力。通过“培训、进修、高访”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力争在2020年学院有教授5名,副教授20名,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0%,博士研究生1~2名。

(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适时逐年改进

课程结构构建的合理与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实施考核的重要依据。课程设置在保证国家专业规定的主要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满足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培养从事体育教育为根本,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一专多能。

(三)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高校工作的一切目的都在于如何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在保证继续提高国家专业规定课程质量的同时,加强基础课以及大学体育课课程的建设。并合理配备教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确定好教学内容,选用高水平的教材,逐步配备现代辅助教学手段,使课程质量都达到较高水平。

(四)加强实验室和图书资料、体育场馆建设

1、实验室建设本着“设备配备合理用足,提高使用效益”的原则,建立管理体制,合理调整仪器设备的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建立仪器设备“专管共用”的管理体制和制度。

2、进一步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投资力度,多方面争取资金,增添先进实用的实验仪器,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和科研条件。

3、目前有实验室建设,但是远未达到要求,尚未达到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特别是缺乏与体育运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实验教学仪器,实验教学科目多,教学量大,房舍面积小,使一些实验教学仪器无法使用,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争取到2024年,实验室增设到2个,实验室面积成倍增长,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

4、有计划、分阶段地培训实验技术人员,提高我们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5、目前,学院专业藏书量较少,专业期刊远远不能满足教师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体育学院学生用书更少。为满足学生阅读和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争取到2024年,增大信息容量、增加专业藏书量和专业期刊。

6、加快体育场馆建设。目前,我院有400米标准田径场1块、标准足球1块、篮球场8块、乒乓球室1个、羽毛球场4个、健美操房1个、跆拳道馆1个、舞蹈房1个、简易体操房1个。

(五)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专业学科发展

加快专业学科建设步伐,学院积极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做好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目前,学院拥有《大学体育》、《田径》校级精品课程2门,《田径》校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改项目1个,力争2024年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3~5门,体育教育专业进入学校重点专业行列。

(六)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体育学院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面向市场的需要,利用现有教学设施,逐步完善,进一步加强体育实践环节的教学,以保证培养质量。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习基地资源进一步加强我院实习基地建设。大力搞好我校“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

(七)增强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1、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进一步强化“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率”的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在适应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的同时,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制定年度执行计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搞好专业建设组织领导

成立体育学院专业建设领导小组,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学术骨干教师担任教研室和实验室负责人,领导小组和教研室、实验室、行政办公室定期研究和检查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3、严把教学质量监控

严格执行校、院及督导员三级教学监控制度。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等活动,实时掌握教学动态,调控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全面、准确地了解毕业生质量,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

4、狠抓教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从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为重点,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谨治学。学风建设上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杜绝学生的重大事故和事件发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优秀的学生集体。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树立师德表率和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

五、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我校在校人数有了极大的增长,面临着1万余人的公体教学以及体育学院525人的专业课程教学来说,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1人,体育学院现有专任教师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人员设置。

(二)体育场馆器材设施不足

目前,我校现有田径场一块(包括足球场在内)面积为17532平米,篮球场8块面积为241平米2,室外场地总面积为19947平米,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配备标准,我校室外场地面积还差50553平米,室内场地面积还差4500平米。体育场馆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的需要,也极大的阻碍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科的发展。

(三)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专业的建设经费投入不够,难以保障学校群众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及运动训练的开展。

六、专业学科建设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一)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实施考核的重要依据。目前,根据南昌理工学院《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校要求,结合体育学院办学实际,继续修订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选派2~3名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或单科进修,鼓励青年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委托培养;培养“双师结构”教师,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体育项目国家级裁判员培训;外聘省内知名专家教授做兼职教授,指导我系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确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建设目标,制定《体育学院教学科研奖励实施办法》。培养一批学风扎实、业务精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强化科研重要性,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加强横向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兄弟院校交流,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到校授课,帮助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加强校本教材及特色教材建设

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校本教材及特色教材的建设,不断丰富教材内容,完善教学和实践研究的教材体系建设。丰硕的科研成果源自于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并进行了理论提升,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四)继续加强特色办学

结合实际,依靠全市体育竞赛平台,大力开展体育专业技能培训,开设更多运动项目裁判培训。培养体育竞赛组织人才,服务地方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突出体育教育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结合,拓展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五)完善体育教学场馆设施建设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校体育场馆配备标准》基本配备类的要求,学生数(含研究生)在10000-20000人规模的学校,室外场地面积生均为4.7平米,室内场地面积生均为0.3平米。按照我校在校人数30000人的规模计算,我校应配备室外场地面积为140500平米,室内面积为9000平米。积极配合学校完善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及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生均室外场地面积达到5平米,室内场地面积达到0.8平米。完善解剖生理实验室,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体育康复中心等,保证人才培养的需要。

(六)加强专业建设经费保障

为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在体育专业建设经费上争取学校支持,以保障校园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以及运动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