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教材
体育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日期:2011-03-25 22:38:47  浏览量:1889

体育学院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多种职业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掌握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体育的运动技术。

3、具有从事体育教学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掌握多种体育相关的职业技能,获得多种执业资格证书。

5、熟悉党和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

6、了解国内外在体育方面的研究、学术发展动态。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二、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1、体育专业的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设置了实验训练、专业实践训练、论文设计等和教师教育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还设置了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教学,包括:专业术科技能训练(俱乐部)及专业技能竞赛(运动队训练及比赛)、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校级体育活动及竞赛)、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裁判员及各类专业技能证书)、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活动等内容。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体现自身特色的亮点工作,主要体现在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教学中。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我院教师人员构成以中青年专业实践教师为主,与具有讲师以上的经验丰富的基础课程教师构成了一支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二)体育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定位还不够精确。从课程设置看,我院课程结构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课程、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课程,相对于理论教学课程而言,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没有系统的课程建构,在实施过程中也仅仅作为整个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因而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往往缺乏科学的思考,系统的安排,从而导致实际效果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的低效局面。

2、实践教学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重技能、轻能力;重模仿、轻创造”的缺陷。实践教学环节中对体育指导员、健身教练、私人教练、体育营销人员等具备的专项素质的训练还不是很充分。

3、实习后期的反思环节还很薄弱。实习效率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后期的反思过程,它不是靠实习后期短短时间的总结就可以来完成的,其中,实习基地数量和种类偏少,校外实习基地以学校为主的现象也值得我们反思。

三、体育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强化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指导思想,以其教育实践能力训练为目标,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时空组合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为保证,构建相对独立、整体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四年培养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有机地渗透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项目,也是有效促使本专业学生从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向实践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活动型实践性环节。

实践教学的任务是整合专业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学科基本知识与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科研方法和教育技术,联系教育教学实际和基础教育改革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向实践能力转换,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体育专业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并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学分和规定的成果。

(三)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有:入学教育模块、实验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实习模块、论文设计模块、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活动模块六个部分构成。

(四)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活动

1、学科竞赛及创业技能竞赛

专业术科技能训练是专业术科(主要是专业选修课)的课外延伸,形成以俱乐部训练为主,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为辅的模式。培养学生专业运动技能及应用能力。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四个年级打通进行,以老带新,同时培养学生的教学和组织能力。

学科竞赛及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学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个级别,形式多样,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开展此类竞赛旨在促进学风建设,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每学期不低于15次训练。

2、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包括组织和举办各级各类体育活动和竞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目的在于进一步全面促进体育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

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分布在第一至第八学期,包括创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亚洲体适能教练员证书,瑜伽教练员等级证书。各级各类裁判员等级考试。此类训练旨在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分布在第四至第八学期,包括论文,研究成果的评比及教学单位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学生从事体育教学实践、巩固理论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品质,使学生练就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5、科研训练活动

科研训练活动包括科研课题和学术讲座等,分布在在第一至第八各个学期,这样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和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本科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公开发表论文或获得校级以上课题。

四、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管理

课程的实验课及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项目均应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和方法。教学大纲要充分论证或学校教学委员会审定后实施。

(二)实践教学运行的管理

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责任到人,成立由学院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实践教学领导组,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的大纲或改革方案,审定实习计划和论文题目,安排实习指导教师,检查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实施情况、评价实践教学的质量等。实践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要有总的规划和具体安排,实验课要有专人负责,毕业实习等要由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安排与指导。专业术科技能训练(俱乐部)及专业技能竞赛要有专人负责训练及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和职业资格与技能训练也必须要有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三)成立体育学院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秘书:教学科长、辅导员

入学教育模块:

负责人: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成员:分管教学的系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各班主任

课程实验模块:

负责人:理论教研课程组负责人

成员:所有课程实验的任课教师

专业技能及课外运动技能实践活动模块:

负责人:术科教研课程组负责人

成员:所有任专业术科的教师

实习模块:

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成员:教务科长、相关实习指导教师、各班主任

论文模块:

负责人:分管教学的副院长

成员:教务科长、各系主任、相关论文指导教师、各班主任

五、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实践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当,成员包括副书记、各系主任、教务科长等。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实习经费的使用、实习大纲的制定、实习单位的落实、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工作。

(二)积极有效地进行实习基地的建设

见习--模拟教学--实习“台阶递进式”实习新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稳定的、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做保证。计划进一步调整和建设一批新的教学实习基地,两年内建设好以临汾市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得到有效地实施。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根据专业需要引进一批基本功较为、扎实的专业教师。同时还可以挑选个别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去接收培训。打造一批专业理论知识深厚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

(四)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把实践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必须牢牢把握“六环节一制度”。“六环节”: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技能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一个制度”,即“教师职业资格证”、“运动员技能等级证书”、“运动员裁判证书”,每一位毕业生在毕业时,根据专业要求,可以获得多证(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运动员技能等级证书、运动员裁判证书等)。

六、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

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1、出台体育学院技能培训方案修订意见建议稿。

2、修订体育学院技能培训方案。

3、实施技能培训俱乐部训练。

4、组织的技能大赛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5、举行院系、系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联赛。

6、指导并辅导部分学生获取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四六级考试,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亚洲体适能教练员证书,瑜伽教练员等级证书。

7、给学生开设学术方面的讲座,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课题申报。

8、动员体育学院所有力量,指导学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