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骨干教师
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日期:2023-09-04 18:42:49  浏览量:861

体育学院“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为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从创新合作载体构建团队建设机制、注重团队赋能提高团队协作水平、完善培养培训机制理顺团队建设流程、打造特色文化引领团队建设高度四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合作载体,构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机制

我院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合作载体,着力打通学校与行业企业人才的校企互聘通道。以L职业大学为例,一是通过引企入校,引行业大师名师入校,校企共建大师(名师)工作室,进行“1+1”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带头人培养;二是通过和知名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引共用大师,围绕校企合作项目,校企按“教研训一体化”要求重构课程教学团队,创新校企“1+2”(即1名企业大师+2名骨干教师)师资共培模式,发挥企业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强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强的优势;三是依托职教联盟、职教集团、行业学会、行业协会等平台,融入产业生态圈,克服中小企业零散、主动性不足的问题,构建专业与行业、产业深度融合的共生关系,构建紧密型的校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机制。

二、注重团队赋能,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水平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 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能够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人特征,是直接与工作绩效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性格、动机。美国学者Cinthia在此基础上提出团队胜任力概念,团队胜任力注重团队成员间的差异性与互补性、灵活性与整体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协调统一性,强调以团队作为整体来考量,打造团队优势和团队竞争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应在政行企校合作架构下设计团队胜任力模型,组建团队。团队每个模块均应该有一个胜任者,引领团队其他成员在此方面的发展。对每位团队成员实施分层次精准培养,持续打造一专多能的本领。通过对团队成员的排列组合不断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对外部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目的。

L职业大学为例,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订学校的发展目标,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分解到各个“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细化到每个团队成员。实施“三全(全生涯培养、全方位培养、全覆盖轮训)育能”计划,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每位团队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五年一周期培训规划,开展分层分类精准培养。建立团队、学院、学校三级过程管理和监督机制,有效保证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团队和学院目标实现、学校总目标达成。

三、完善培养培训机制,理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流程

一是完善团队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内生动力,调动团队学习和成长积极性。强力推进以团队学习成长为导向考核机制建设,推行以团队业绩考核为主的、个人考核为辅的考核机制。推进高职院校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体现以团队集体业绩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团队收入分配自主权,加大对团队带头人的岗位激励力度。通过薪酬激励和机会优先机制,在经费投入、进修培训、学术交流、职称评定、优秀评奖等方面重点奖励优秀团队和优秀教师。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聘期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二是构建团队建设监督约束机制。以L职业大学为例,分档次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明确团队总建设任务和分阶段建设任务,采用目标管理,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和考核,并进行动态调整,对建设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团队,采用问责机制,以监督约束团队建设。

四、打造特色文化,引领“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度

一是加强团队文化构建。知识经济时代,地区经济之间的比拼,不再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拼,而是团队与团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比拼。个人单打独斗,将无法支撑一个系统进行竞争。团队负责人要主动承担起团队文化建设带头人的任务,强化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建设,使团队意识入心入脑,成为个人学习工作第一信条,提高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二是加强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组织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之源。不论任何工作岗位,只要用心工作,善于发现,积累行业经验就有创新机会,组织员工都有可能而且必须发动他们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创新。团队内部微小的创新都有可能带来颠覆式的变革,而个体力量的聚合和爆发可能会带来整个体系的量变和质变。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探索和打造中国特色和品牌,需要一个长期的创新过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必须营造团队创新文化,构建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提高专任教师创新能力,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培养人才适应新时代要求,适合地区产业链、产业生态圈的人才需求,提升地方核心竞争力和加强区域比较优势。三是建立紧密心理契约。上下同欲望者胜,组织如果与员工建立起紧密心理契约,可充分激发员工的潜在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绩效。高职院校和企业,要与高职院校教师、外聘教师构建起紧密的心理契约,培养爱校荣校、爱企荣企、爱市荣市的观念,引导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性,提高个人能力的发挥对专业发展、行业发展、学校发展、城市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