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 首页 > 教学建设 > 特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特色培养情况综述
日期:2023-09-07 18:06:18  浏览量:967

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和特色培养情况综述

体育教育专业始终坚持“以师范类专业教育为基础,以体育类知识和技能培

养为核心”的理念,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设计、专业内涵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核心环节的改革,不断强化体

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教育的基础性和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经过多年的建设,形

成了如下特色:学生师范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体育教育教学技能突出,学校体育

工作实践能力强;专业内涵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强;在行业影响力大,省内同行

业引领作用明显。

一、专业特色建设采取的举措

(一)以三个符合度为依据,做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集中体现。培养方案修订必须始终关注

“三个符合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之间的符合度,人才培养规

格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符合度,课程体系与培养规格之间的符合度。因此,在体育

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做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要与学校办学定位

相符合;人才培养规格要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需求相符合;人才培养内容、

措施与方法要与人才培养规格相符合。

在体育学院行政扩大会上已经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统筹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和优秀竞技人才;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为:

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培养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人

才和优秀竞技人才,在跆拳道、健美操等优势项目上勇攀高峰。根据学校

的办学定位,体育教育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系统掌握体育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课余

训练、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学校

体育及其他体育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运动等级方面

必须达到一个二级或两个三级运动员水平,裁判等级方面专项必须达到国家二级

裁判员标准,除专项外有两个项目达到国家三级裁判员标准。”与学校的办学定

位相符合,与社会需求实际相符合,与国家的相关标准相一致。

(二)尊重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1.开设教育类核心课程,强化师范类专业知识的基础性作用

根据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开设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学校体育学》等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

方法。在上述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体育教育教

学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开设体育类核心课程,强化体育类知识和技能的核心作用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要求,结合基层学校体育

工作实际(需要在体育课教学、课余训练、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学校体育科学

研究与创新等领域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超强的实践能力),开设了《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科研方法》、《体操》、《田

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套路》、《综合学习》和《专项理论与实践》

等体育类核心课程。凸显师范类体育教育的行业特色。

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在多年的建设中我们高度重视

人才培养实际,高度重视社会需求的实际,同时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

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并重,“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项运动技能”并重,

“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并重。充分支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人才培养特色

的凝练。

(三)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

质量工程项目是专业内涵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近几年的建设中,我们重

点围绕: 省级示范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大学

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江西省教学名师和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开展了卓有成

效的建设工作,为引领带动体育教育专业的内涵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四)以实习实训为平台,强化体育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1.改革传统实习实训模式

2018年以前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基层学校签署的协议为“体育教

育专业实习基地协议”,实施的是一种以实习基地单方付出为主的模式,基地指

导实习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实习效果一般。 20118年以后体育教育专业对

原有的实习模式进行大胆改革,与基层学校重新签署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

与教师培训基地”共建协议,双方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或多赢。共建模式主要包括: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平台、专业建设反馈平台、就业创业促进平台、学校

体育指导与辐射平台、基地校体育教师在岗培训平台和科技成果孵化平台。

2.实施学生实习前的“准入机制”

为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下实习点前实施综合素质培训

与测评,按照《体育教育专业实践体系落实方案》的规定,培训与测试内容包括:

说课、教案撰写、体育游戏设计、核心运动项目技术技能与裁判知识(田径、体

操、足球、排球、篮球、武术、健美操)等 22 项。每项内容都必须达到合格水

平,才能下点实习,在实习环节实施了“准入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专业

综合素质,缩短了学生在实习基地校的适应期,改革的效果非常显著。

3.以实习实训为依托拓展办学空间

以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充分发挥联合共建基地区域学校体育工作辐射平台

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与共建基地校建立合作关系,重点围绕:区域学校

体育工作质量提升、区域学校体育特色打造、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等方面

开展合作共建,并取得显著效果;与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培养的体育赛事管理

和中小学跳绳指导方向的专门人才,他们不仅服务在国内和省内学校体育活动中,而且还

在国际、亚洲和国内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五)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体育教育专业始终高度重视师资

队伍建设工作,尤其重视广大教师的行业经历和基层一线的工作经验,不定期外派

教师参加政府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不定期外派教师执教运动队和执裁省级以上体育比赛;

不定期外派专家参与学校体育相关政策制定;组织专家团队承担各级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

等等。广大教师在社会服务中锻炼了能力提升了素质,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

础。